“千山之国”卢旺达
2022-06-06 浏览 普通资讯
      说到非洲,我们常常会想起一些印象中的词汇:贫穷,疾病,战争和落后。 其实在很多人眼中,非洲并不是什么好谈之地。在那里,贫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即使到了今天,非洲仍然是全球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 确实,贫困率与死亡率双世界之最使非洲成了消极的同义词。

      但是在这么多非洲国家中,有一个国家是例外的,虽然说没有现代化城市一样的高楼林立,但是街道两边的绿化却能够让你感觉到你好像不是在非洲,看不到任何脏乱差,

      卢旺达是非洲中东部有1, 200万人的小国。 它虽然国土面积不大,自然资源匮乏;但是在过去20多年里,这个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其国民生产总值已连续5年超过美国而跃居全球第2位。 她同刚果(刚果),坦桑尼亚(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以及其他着名的非洲国家交界,但是在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建设上却远远比不上它们。

      卢旺达风景优美,素有“千山之国”之美誉,联合国已把卢旺达列为全球最值一游之地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旅游胜地。


      与自然环境相比较,卢旺达在最近几年中所取得的文明进步更明显。 作为一个非洲国家,卢旺达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不俗成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已进入世界中等收入行列。 这又是同卢旺达有明确的目标、决心和扎实的工作分不开的。


      卢旺达于1998年制定了20年发展计划,希望在20年内使卢旺达成为中等国家,重点放在信息产业和农业上。

      1994年,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让卢旺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整个国家一片疮痍。如今几十年过去,众人想象中“一蹶不振”的国家,却依靠“中国模式”重新走上了巅峰,将一手烂牌打成王炸。


      早在比利时统治阶段,卢旺达便产生了强烈的种族矛盾。图西族与胡图族争斗不断,由于经济上的优势,图西族始终压制着胡图族。


      二战后,比利时结束了殖民统治,却刻意挑唆,在胡图族的心中,埋下来一颗仇恨的种子。


      1994年,哈比亚利马纳坠机身亡,图西族与胡图族相互指责,两个民族的矛盾终于爆发。


      胡图族打出了“砍下高大的树木”的口号,展开了对图西族的清算。大量的胡图族人聚集在一起,对着自己的同胞挥舞砍刀,残忍血腥的种族屠杀开始了。


      在此后的三个月时间里,平均每天,就有1万人死亡。胡图族似是杀红了眼,鲜血、呐喊、死亡……那时的卢旺达,已经成为了人间炼狱。


      大屠杀接近尾声,卢旺达横尸遍野,四处都是尸体腐烂的味道。卢旺达的青壮年大多丧命,全国14岁以下的儿童,占据幸存者的40%,大量的儿童流落街头,大量的妇女成为了寡妇。

      大屠杀结束后,卡加梅为了消除两个民族的仇恨,推举胡图族人担任总统,自己则就职副总统。他消除了胡图族与图西族的种族差异,实现了民族身份的统一:卢旺达人。此后,卢旺达痛定思痛,在卡加梅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卡加梅效仿中国,制定了20年的转型升级计划,希望将卢旺达从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信息大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卢旺达积极与中国的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合作,与世界接轨。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卢旺达很好地吸收了中国的环保理念。自2008年开始,卢旺达政府就已经颁布了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的命令。如果卢旺达人使用塑料,将会被监禁6个月,或被处以800至4000人民币的处罚。


      卢旺达公民,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都会进行大扫除活动,保持环境的绝对整洁。在贫困的地区,政府还会专门派遣警察对群众的义务劳动进行监督。


      也正因如此,人们称卢旺达为“全世界最喜欢干净”的国家。日本人的干净、整洁世界闻名,然而卢旺达的干净程度,却远远超过了日本。


      卢旺达并不发达,资源也不多,人们工作就比较散漫,但是卢旺达效仿中国,加强安保,扩大犯罪成本。被评为过十大安全城市之一,民风淳朴,对待中国人更是亲切有加,在那生活可以说压力非常小,大家如果有机会不妨去看一看,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