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天还没有亮,媳妇就打来微信语音,在接通的瞬间,得到的是歇斯底里的质问声,“你到底安的什么心,什么事情你自己做不了,就会吩咐给我,你知道我多么累么?你管过家里么?孩子的学习你辅导过吗?为了给你办事,我刚出门还没有开车多远,就撞了一个老头,下车查看还把自己的脚扭伤了,孩子在车上哭,周边围了一圈人,你知道我多么无助吗?……和你过有什么意思,和守寡有什么区别……”
我知道今天又无法平静度过了,这已经是驻外多年来大大小小的没有硝烟的战斗里面的一个片段。
对于那些家庭在国内的驻外人,看似挣钱容易,无忧无虑,花钱酒地,光鲜亮丽的背后,着实透漏着太多的无奈和悲伤。
驻外和非驻外的家庭是最现实的矛盾
见过太多游戏人生的驻外“老油条”,仿佛生理需求总是占据了他们的生活,号称自己很精明,国内、国外都有家室,活的游刃有余,但最终暴雷那天,仿佛也没有那么洒脱,只是图一时之快,酿着终身遗憾的苦酒。
也见过残酷的事实,人在国外,挣的钱全被卷跑了,媳妇再也不理会你,自己的孩子与其形同陌路,或许只是把驻外的他当做提款的神器。
之前一个同事,孩子还没出生就驻外,期间都是通过视频聊天和孩子玩耍。等2、3年后回到家,孩子的妈妈介绍说“叫爸爸”,小孩一脸懵逼的说,我爸爸不是在“手机”里面吗,顿时全家哑口无言。
伤团聚,更伤离别。等要离开去国外的那一天,总是最为无奈的一天,用可怜的眼神眼巴巴的看着,总是说“爸爸,你出差什么时候回来啊”,但是这道题你总是到离开的那一分钟也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答案。
等孩子长大了,挂在你嘴上的总是“我驻外给你挣钱,找了那么多辅导班,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你学习还是那么不争气?”或许她要的不是一个讲道理的爸爸,她要的是一个能在困难的时候仅仅给一个拥抱的爸爸。
这其中牵挂的还有年迈拄着拐杖,总说自己身体很好,不要担心,却时时刻刻关注你所在国家或城市的点点滴滴的新闻,永远在关心你的父母。
疫情期间,一天晚上,从来不喝酒的同事,拉着我们喝了一个晚上,我们都懂他肯定有心事。原来他的母亲得了一种病,特别怕冷,即使是夏天也要穿厚厚的衣服,看了很多医院,但就是找不到具体原因。可能是受不了这种煎熬,可能是为了解脱,他的母亲在一个黄昏从10层楼一跃而下,留下一封长长的信,让独生子的他在国外多保重,疫情期间就不要回来了,也不要自责,这是她自己的选择。作为子女,不能留在父母身边,这是一种亏欠。
最无奈的还有莫过于时差造成的距离,你白天要努力工作参加各种会议或者应酬,但是她晚上想和你聊聊心里话,却找不到人,或者正好相反。
当第一天驻外的时候,你可能就已规划好了休假要去什么地方,但真正等你休假的时候,你会发现时间匆匆而过,一切期望都可能因为家人工作、生活的日常化作了泡影,也或许你憋了千言万语,绞尽脑汁的甜言蜜语,但真正驻外回到家的那一刻,只是剩了默默的一声“我回来了”。
虽然公司人文关怀制度制定了一堆堆,确因为长期不在国内工作,没有几个像样的朋友,仿佛自己在国内还没有落定,就开始了海漂的生活,而这种漂浮少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小船,一直浸泡在水中。
或许很多驻外人,都想过要重新开始,比如回到学校去,重新选择自己的职业,或者回国做生意寻找商机,再比如在国内换一个行业,重头再来。但大部分的时候你会发现,驻外人都得了“穷病”,让你不得不望而却步。
记得有一年,在新年的庆祝晚会上,有驻外人的孩子和白发苍苍的父母,隔着屏幕,驻外家人只是给海外的人员拜年,说一两句祝福的话,但看到的视频或在场的所有人哭的稀里哗啦,这就是亲情带来的魅力,动情处,无需多言。
之前听老前辈说的,驻外的时候,只要胆子大,每天都是假。后来才发现,有假还不如让自己忙碌起来,这样才能激发起来工作的激情和生活的热情。
驻外让我们懂得了家庭的珍贵,人要过的简单,忍得住寂寞,耐得住辛劳,利用网络多沟通,驻外踏踏实实挣钱,把家人作为你最关注的人,每天都抽出来一些时间互动和交流,这种方式的温馨陪伴是可以抵消不在身边的遗憾。
等回家的时候就老老实实陪父母、老婆和娃,给家人留下深刻的记忆瞬间,让他们感受到你永远和他们是在一起的,让家里人和你一样都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和共同的憧憬,让生活有奔头。
个人也要学会调节,找个周末在最开心的时候也偶尔浪费一下时光,和一起驻外的朋友也偶尔打打牌、喝个小酒、吹个小牛,释放心里的烦闷。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里孔子并不是反对我们踏出国门去工作,而是说要我们把家庭、把父母安顿好,有事的时候你能够随时帮助他们,让他们知道你随时在他们身边守护着,这样你才能安心驻外工作,开开心心挣钱,快快乐乐生活。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又到了驻外的踏程之日。伙计,来,背起行囊,踏着星光,继续前行在驻外的路上吧。唯有让自己充实起来,不负青春,给自己的驻外留下印记,或许就如在书写一部未曾有人翻开的史书,终究等到大家探寻他的内容时,才发现原来书里面的内容原来光芒万丈。(原创:水肿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