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工作分享|16岁,我去了非洲
2024-10-21 浏览 普通资讯

      我从小在家算得上是叛逆的孩子,别人口中的“不良少年”。当时父亲和哥哥在非洲莱索托经营着一家华人超市,见我这般“孺子不可教也”,便也动了让我去非洲的念头,希望我能早点出去做事,完成人生的第一个成长阶段。


      1999年,通讯方式并没有现在发达,和父亲哥哥的沟通全通过写信,快则十几天,慢则一个月。那时我没有去过非洲,自然不知道真正的非洲是什么样,还以为和在电视机看到的美国一样,遍地都是高楼和游乐场,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封信,拜托我哥等我到了之后带我出去玩。


      1999年8月1日,我从福建福清出发,第一次出这么远的远门,我无疑是兴奋的,幻想着各种以后在非洲的“快乐日子”。可当我下飞机之后,现实却给了我“当头一棒”。1999年的莱索托,不管是我坐在飞机上往下望,还是坐在车里看,怎么都觉得这是一个荒郊野岭,和我想象之中有着天壤之别。但是既然来了,我也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好在那时有父亲和哥哥的陪伴,让我一开始的非洲生活没有那么难熬。


      我眼里的非洲人

      我们的华人超市开在莱索托的一个农村小镇里,那里接触到的黑人,成了我对非洲人的第一印象。早期的莱索托,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糟糕,没有传说中如此多的抢劫犯科,本地人对华人的态度也比较好。在我眼中,非洲人就是天生“乐天派”,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开朗的心态特别吸引我。虽然开的是华人超市,但偶尔也会有本地的顾客,很多黑人老爷爷,老奶奶来超市买东西,如果还剩下1块钱,5毛钱他们都会拿去买糖果,当时超市为了融合当地文化,每天都会放一些本地的音乐,只要他们听到音乐,就会在店里跳舞,那种载歌载舞的画面想必不管是谁看到,都会被他们的快乐所感染。在非洲人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压力很小,和国内为了生活每天辛苦奔劳的人形成很大区别,虽然平均寿命比国内短,但是他们的一生几乎可以用“快乐”这2个字来概括。


      非洲人对华人的态度,由好变坏有一个过程,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在不少人的认知里,觉得非洲人野蛮,人性恶劣,贫穷 。如果抱有这样的想法和他们去沟通,得到的结果很大程度上都会不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非常重要,以平常心去对待,情况或许会好很多。


      我在非洲见过不少的华人,有素质好的,也有素质不好的,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别人说华人素质不好,想必其中也有原因。虽然在中国我们是一个个体,但是出了国便代表国家,保持一个好的形象,以免给所有华人带来不好的口碑。


      在华人超市之后,15年末我在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开了一家酒店,距离中国大使馆200米的距离。酒店生意主要面向华人,偶尔也会遇上当地人,不过在非洲能住上酒店的,大多都是一些非富即贵的黑人。酒店员工大多都是本地人,在非洲这么多年,对那些勤劳的当地员工难免会看重一些。我16岁来到非洲,除了华人超市外,还有农场等,虽不能说100%了解非洲,但对很多方面都比较熟悉。


      就像当初开酒店时,并不是单纯的提供一个住宿的地方,更想做一个信息收集的平台,让那些刚来非洲,却不了解非洲的华人有更多的帮助。


      从以前到现在,我帮过不少人。2017年,中非华人金矿遭受当地暴民的抢杀,向中国使馆求助,我的酒店也积极配合使馆,将华人安置在酒店,免费提供吃住和生活用品。


      能够给华人一些帮助,这是我去非洲这么多年,一直的心愿。


      虽然在疫情的影响下,酒店现在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虽然很难,但我并没有想放弃它。


      2019年,我因为国内私人事情,再加上想在家过年,于是便离开了非洲。本想待几个月,谁想一待却待了2年,因为疫情直到现在都没回喀麦隆。国外疫情严重,很多朋友都劝我“别去了,就在国内发展算了”。不过说句实话,在非洲待了这么多年,自己的生意理念和国内早就脱节了,种种原因下我无法全身而退,所以最近准备回非洲了。

      16岁来到非洲时,我准备在这里奋斗5年,之后再重新做打算,可没想到有了生意之后,就离不开了,一年又一年,到现在都已经是第5个5年了。在这20几年中,我不仅有了自己的工作,还在莱索托认识了开服装店的妻子,非洲这片土地留下了我的青春和成长,虽说非洲赚不了大钱,但比国内还是更容易一些,比不了国内几千万,上亿的生意,但就温饱,物质生活而言,还算可以。而除了赚钱,我在非洲认识的朋友,体验过的人文风情,都是我一生中的宝藏。


      最后的归属

      在非洲20多年,我有很多次可以拿到外国人的身份,但都被我拒绝了。自己是中国人,祖国现在正在逐渐强大,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去选择变成外国人。虽然未来5年会继续选择在非洲,但最后还是会回到我的“根”,这个我长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