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有自己的“缅北”?
2025-06-18 浏览 普通资讯

      近日,澳洲多家媒体披露一起触目惊心的人口贩卖案件。

      一名56岁的女子Binta Abubakar,涉嫌以"全额教育奖学金"为噱头,将15名巴布亚新几内亚年轻人诱骗至澳洲,逼迫其在农场从事高强度劳作,居住环境恶劣且分文未得。

      这起案件不仅揭开了留学诈骗的黑暗面纱,更暴露了跨境人口剥削的残酷现实。


      1“留学梦”变“奴役噩梦”

      据澳联邦警察调查显示,Binta拥有澳大利亚和尼日利亚双重国籍,在2021年3月至2023年7月期间,通过伪造的"奖学金计划"向巴布亚新几内亚民众承诺"免费留学澳洲"。

      受害者中年龄最小19岁,最大30余岁,他们怀揣着接受高等教育的憧憬抵达布里斯班,却在落地后遭遇"断崖式"背叛:

      被迫签署文件,承担学费、机票、签证等费用,一夜之间背负巨额债务;

      被送往昆州东南部的卡布尔彻、洛克耶谷等地农场,每周采摘水果超70小时,劳动强度堪比奴役;

      而且部分人挤在集装箱中生活,甚至被迫以汽车后备箱为住所,基本生活需求无法保障;Binta却以"偿还债务"为由,克扣全部劳动报酬,受害者分文未得。


      更令人发指的是,Binta以"驱逐出境"威胁受害者,并利用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家人作为筹码,迫使他们不敢反抗。雇佣农场主对此骗局毫不知情,受害者完全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2留学避坑警示

      随着澳洲高校国际排名攀升,留学热潮持续升温,但此类恶性案件为求职者和留学生敲响警钟

      通过教育部认证渠道选择留学中介,拒绝"零费用""保录取"等夸大宣传;

      优先选择受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院校,避免陷入"野鸡大学"陷阱;

      对"全额奖学金""高薪兼职"等信息保持理性,核实信息来源的权威性;

      若遭遇权益侵害,立即联系当地警方或中国驻外使领馆,维护自身权益。


      目前,Binta已被有条件保释,禁止与受害者接触及出境,案件将于9月在布里斯班法庭再审。警方呼吁更多潜在受害者挺身而出,并强调将持续打击跨境人口剥削犯罪,保护弱势群体免受骗局侵害。


      这起案件撕开了"澳洲梦"的虚假外衣。当留学热潮遇上人性贪婪,唯有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才能让求学之路远离黑暗,真正成为改变命运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