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Reddit帖子再度将迪拜备受争议的薪资体系推向舆论焦点。发帖者质疑,在2025年的当下,许多行业中“同岗不同酬”的现象依然普遍——从事相同工作、承担同等工时与职责的员工,欧洲籍从业者的薪资可能是亚洲或非洲籍员工的两倍甚至更多。这究竟是“市场现实”,还是“以经济为借口的歧视”?该疑问引发了在阿联酋工作人士的激烈讨论。
从业者曝行业潜规则:国籍成薪资“隐形标尺”
一名酒店业从业者在评论中透露,客房服务岗位长期以南亚籍员工(尤其是印度和尼泊尔人)为主,但如今正逐渐被排除在招聘名单之外。“人力资源部门试图用印尼、缅甸或菲律宾籍工人替代他们。”该用户解释,“但这并不容易,因为这些国籍的求职者往往期望更高的薪资。”更值得关注的是,即便是南亚籍员工内部,薪资差距也十分显著。
生存压力与预期差:企业利用的“薪资逻辑”
另一位评论者结合自身经历坦言,生存压力常迫使人们被动接受低薪。“刚到迪拜时,我接受了一份月薪7000迪拉姆的工作,后来转行才涨到10000迪拉姆。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会,许多人只能靠低薪维持生计。”
第三位评论者则点出背后的“招聘策略”:“欧洲人通常只有在迪拜的福利待遇优于家乡时才会搬迁,而亚洲人往往愿意接受更低薪资,因为这仍比在老家挣得多。企业深谙此道,因此倾向于招聘那些能接受最低薪资的群体。”
这场讨论的核心,直指薪资分配中“国籍优先于技能与经验”的合理性。支持者认为,这是基于不同地区生活成本、人才流动门槛的“市场选择”;反对者则强调,这本质上是对平等就业权的损害。截至目前,关于迪拜薪资结构公平性的争议仍在持续发酵。#海外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