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们印象中位于非洲西北部的沿海国家摩洛哥是一个怎么的国家呢?会不会因为是在非洲就觉得是它是一个处处荒芜、遍地黄沙的国家呢?其实摩洛哥无论是从建筑还是从生活习惯上都深受欧洲的影响。如果要我来说,我觉得摩洛哥就是一个“好色”之国,借用非洲的名义欺骗了我们。
摩洛哥素有“北非花园”之称,这里的每个主要城市,都有标志性色彩:白色的卡萨布兰卡、红色的马拉喀什、彩色的非斯、蓝色的舍夫沙万......
斑斓的伊斯兰建筑、繁荣的街头市集、色彩饱和的巷弄、空旷寂寥的撒哈拉沙漠,种种元素更是满足了人们对摩洛哥的向往。
你说,这样的摩洛哥是不是很“好色”。
卡萨布兰卡|与爱情有关的白城
第一次喜欢上卡萨布兰卡,是因为电影《卡萨布兰卡》里的经典台词,“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市,城市里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偏偏走进了我的酒馆”。所以,一定要带上爱的人,去一回电影中的老酒馆,看墙上的黑白爱情循环播放,品味缤纷的塔吉锅一片饮食诱惑。
卡萨布兰卡的当地人也非常热情,老城区的巷子里,每到周末都显得特别热闹,因为孩子们喜欢在巷子里嬉戏玩耍,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游戏。
在卡萨布兰卡有很多在街边卖烟的小摊,他们的烟是可以一颗一颗买的,经营小商铺的老大爷喜欢坐在自己商铺的门口,悠闲的翻看着手里的老照片,就像是在回忆过往的时光。
对了,卡萨布兰卡一年四季都没有酷暑也没有严寒。
撒哈拉沙漠|流浪在橘红色的汪洋
撒哈拉和世界上其他的沙漠都不一样,撒哈拉沙漠是橘红色的。
登上沙丘的顶峰,橘红色的金光中,你目睹太阳如何抚摸沙漠,如何放倒它白日的孤傲。
看撒哈拉的感觉,与看海的感觉相似,起伏的沙海拥你入怀,西沉的落日一次次烧红你的脸,骑着骆驼,起伏的颠簸也卸下了你所有的防卫。
我能想到最美的事儿啊,就是在撒哈拉的清晨,迎着太阳在大大小小的沙丘上走走停停;我能想到最有趣的事儿啊,就是在撒哈拉的傍晚,骑着骆驼追赶日落;我们想到最浪漫的事儿啊,就是在撒哈拉的夜晚,远离城市的喧嚣,看着满天星,手里牵着喜欢的人的手。
舍夫沙万|遗世独立的蓝宝石
舍夫沙万坐落于宽阔的里夫山脉中,这里远离城市的繁华,人们保持着淳朴的生活方式。
置身舍夫沙万,有如沉入深不见底的湖水中。
无论你怎么数,都数不清舍夫沙万有多少种蓝,深蓝、湖蓝、天蓝、浅蓝、粉蓝……各种各样的蓝色肆无忌惮地绽放在舍夫沙万的每一条街巷,每种蓝不尽相同却又高度和谐。
从清晨到傍晚,因为光线的不同,舍夫沙万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但是我更喜欢清晨时分的舍夫沙万。因为这是探索蓝城的最佳时机,趁着其他人还在梦乡,自私的拥抱这座小城与生俱来的宁静,轻松的品味着它最纯粹的魅力,倾听者历史的呼吸。
马拉喀什|异域风情的红城
深红色路面,朱砂色的土壤,砖红色的房屋,缀上棕榈树点点的绿,如此鲜艳又近乎失衡的配色,和当地人给它的称呼“沙漠之女”极为匹配。
在马拉喀什,你尽管放眼望去,所有的一切都称得上满目皆红,如同身临一座龚瑟的城市,它在摩洛哥尽情释放着自己的光芒,耀眼、夺目。让人总是想方设法去靠近,靠近它的一切,就明知前路遥遥,但无法抵抗它的魅力。
菲斯|皮革坊里的七彩染缸
菲斯是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在当地被称作“麦地那”,非斯的道路长长短短交错缠绕,有人说在非斯不迷一次路,就不算真正来过。
皮革染坊是非斯著名的景点之一,顺着特殊的异味就能找到它,因染料中含有天然的动物粪便。即便如此,每个来到非斯的人依然愿意来一睹这个五颜六色的工坊,俯瞰下去一块块染缸就像规整的“眼影盘”,冷暖色交织,当中陆续有劳作的工人们穿梭着。
在菲斯我觉得很美好的事情,坐在阳台上看清晨的古城,看夜晚的古城,在人少的时候溜溜达达,不着急赶路,听着诵经声,觉得一切都甚是美好。
也许你会觉得他们的建筑并不精美甚至很多住房粗燥简陋,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不少人贫困潦倒。但是他们用尽全世界最浓烈的色彩向世人展示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他们并不完美,甚至心怀欺骗,他们不会对你敞开心扉,甚至心存芥蒂,但丝毫不影响他们每天五次虔诚地向信仰跪拜,这就是摩洛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