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考场上的常见误区
2016-12-05 浏览 推荐资讯

答题内容越多越好,一味求全

许多考生在备考的中期会出现另外一个误区,那就是渴望答题面面俱到,生怕不能将自己所了解的点滴告诉考官。当然,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但随着考试对实际能力测查要求的增强,这种一味求全的想法并不可行。所以,在这里提醒各位考生,以往的那种“原因说两点、影响说两点、对策说两点”或者“事前说三点、事中说三点、事后说三点”的做法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形势了。科学的做法是认真审题,判断题目及命题人的测查重点在哪里,把重点内容有条理地说出来,将那些次要的、不是亮点的舍弃,言简意赅便可。


一味追求官话套话,假大空

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公务员也不例外。基于此,许多同学答题时追求官话通话,以求引起考官的共鸣,但在实际操作时却经常使用不当结果适得其反。比如,考生无论说到什么问题最后都联系到“科学发展观”或“为人民服务“,甚至在一道题目里反复引用多个国家领导人的名言。这样的结果就是让考官感觉牵强、浮夸等。在这里,建议考生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官话,但在面试中要慎用,遵循少而精的原则,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最主要的,还是要多说一些有用的话,实际的话。


严格划分面试题型

面试是对九大测评要素的考察。研究真题发现:一道题目往往不只考察一种测评要素,而是多种测评要素一起考察。比如安徽曾经出现这样一道题:你平时喜欢跟人聊天吗?你都是怎么跟别人聊天的?许多同学在看到这题时,瞬间就懵了,无从下手,因为无法划分题型,看起来像所谓的“人际关系题型”,但仔细一看,发现里面没有人际间的冲突要处理,之前学的人际关系题的答题思路也就用不上。其实,这道题同时考到了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这里提醒广大考生,划分题型来答题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了,考生要做的便是真正理解并掌握九大测评要素,理解每个测评要素的每个层面的具体要求,方能应对多变的试题。


经常重复尾句

考生在考场上普遍会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脑袋空白,思维短路等现象时有发生,为了避免空场,很多考生会不自觉地重复上一个语句或是最后的几个词语,虽然弥补了自己的思维短路,给下一句话争取了思考的时间,但是让听者觉得极为难受,甚至会产生不耐烦的情绪,本来考官的注意力不在考生身上,但是多次的重复无形中是在提醒考官来关注自己。要克服这一习惯,建议将重复换为停顿,想好再说,说得完整,就像领导人的讲话,虽然语速很慢,停顿很长,但是听者是愉悦的。


说话像连珠炮

“连珠炮”式的说话在平时的聊天中会增加生活的乐趣,活跃气氛,但是确是面试的一大忌讳,安静的考场上需要的是一种和谐的氛围,“连珠炮”式表达不仅使考生与考官的交流感丧失殆尽,甚至会给考官以压迫感,有时还会给人“像是打了鸡血”的错觉。不平等的对话自然起不到理想的效果。愿意做一个嘴比脑子快的人还是脑子比嘴快的人,考生需要仔细掂量。


回答只靠背诵

“连珠炮”是在气势上过于强势,而“背诵式”作为同样无视考官的一种表现,却是“不走心”的,通常表现是考生眼神与考官无交流,向上向下或是左右来回转,就是避开考官的眼睛,其实归根到底是紧张的表现,考生想努力回忆自己大脑中构建的提纲,生怕遗漏一个点,这样带给考官的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像是一个背课文的学生,而不是一个有独立思考的成年人。


答题时婆婆妈妈

完美主义者通常对自己要求很高,在考场上这样的考生也屡见不鲜,主要表现一是思维混乱,在答综合分析题时谈完意义谈对策,谈完对策又谈意义,似乎面面俱到,但是缺乏逻辑。表现之二是无时间观念,很多考生给三道题分配的时间是一样的,甚至将自己的精华都留在最后一道题来展现,等到提醒时间的时候,完美主义者仍然不会选择快速收尾,而会不慌不忙地将其答完直至考官喊停。这样的结果是破坏了答题的完整性,减分也毫无疑问。


看起来玩世不恭

过度的紧张状态下,一部分考生的表现是过于局促甚至僵硬,但也有考生试图想通过肢体或是表情的放松来缓解紧张,不料却适得其反,挑眉、瞟考官、抖腿、转笔等小动作也是屡见不鲜,这直接会让考官觉得此考生态度不端正,藐视考场,不尊重考官,印象分会降低,所以考生在练习的时候建议录像,通常每个人对自己都是非常挑剔的,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一定会增强改正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