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非厨师回忆随笔
2024-03-21 浏览 普通资讯
      2015年之前,我在一家不大不小的湘菜馆做厨师,15年下半年,机缘巧合,我经老朋友介绍,来到了非洲。


      不会外语的我,心里其实很忐忑的。之前听老朋友说,塞内加尔1月气温最低,平均为18~26℃。9~10月气温最高,平均为24~32℃。政治比较稳定,所以经济发展相对其他国家要好很多,社会治安相对很多非洲国家是比较稳定的。 

      当时心里还有点胆怯的我,看着干瘪的钱包,还是下定决心抓住这个机会,出来闯一闯。


      还记得刚刚来到塞内加尔的时候,当时老家湖南正是秋老虎最热的时候,一下飞机,达喀尔20度左右的天气就让人非常舒适。


      公司宿舍租在一个别墅区里,说是别墅,实际房子里的设施比起国内还是天差地别的。

 
      客厅有台电视,屋外架着中国的“锅”,可以搜到国内的电视台。剩下的就是一个茶几,几把椅子。我的房间就安排在一楼,只有一个床,别的啥也没有。我工作的厨房还算行,日常要用的都有。

      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海外厨师生涯,负责8个人的一日三餐。

 
      除了公司的这8个人,还招了一个当地保姆,负责打扫洗衣、陪同采购这一块。
 
      塞内加尔的官方语言是法语,一开始我是用翻译机与保姆交流,外出采购的时候,有些摊贩只会说当地的沃洛夫语,这时只能靠保姆翻译了,工作不忙的时候我也会去背一些单词,慢慢的不需要借助工具,我也能和保姆交流了。
 
      塞内加尔没有自己的重工业,很多东西都是从欧洲进口的,虽然宿舍在首都,买菜方便,但物价还是比较贵,同类物品基本上比国内贵2-3倍。
 
      当地人不吃猪肉,所以一般很难买到猪肉,我们平时购买肉类都以牛羊肉为主,价格不算高,常见的蔬菜有萝卜、洋葱、西红柿、土豆、茄子、生菜,带叶子的青菜除了生菜以外就几乎没有了。在首都达喀尔可以在超市买别的蔬菜,但是价格超级贵,一棵白菜都要三五十块。

      幸好宿舍院子里有一大块空地,而且上一任厨师在这里弄了很多泡沫箱子种菜,最开始只有生菜,长豆角、苦瓜、丝瓜、上海青、大白菜、葱、蒜苗这些,后来我又种了些韭菜、茼蒿、苋菜、……
      在非洲,大口吃肉很稀松平常,但有品种丰富的青菜吃却是华人圈里令人羡慕的事。

      塞内加尔盛产花生,在没有蔬菜吃的时候,我们就会买点花生,自己发点花生苗,炒牛肉,还挺受大家喜欢的。
      蔬菜虽然少,但水果却很实惠的,当季的时候芒果15块人民币可以买一大盆,每次采购我都会买一些水果,做饭后水果拼盘,在医疗条件不好的地方生活工作,营养一定要均衡,增强抵抗力。
      除了牛羊肉,做得最多的就是海鲜了,本地鱼类资源丰富,市区海边经常有钓鱼的人,简单到不拿诱饵,选好地方直接把鱼钩抛出去然后快速回收,就能钩住鱼上来,还有一些虾类以及近海礁石上获取的贝壳,佛手,生蚝,海胆等等。本地主要的食用鱼类有石斑鱼,鳎鱼,金枪鱼,海鲈鱼以及章鱼墨鱼海狼等等,价格比较亲民,再20-40块/公斤,所以大家平时吃鱼比较多,清蒸,蒜蓉,香辣。


      每周天的晚上我就会列好一周的菜单发到群里,早上,把当天的菜单贴在门上。


      到晚上的饭点,打开电视,放着央视新闻联播是大家共同的默契。


      每过一段时间,我会准备好蒜蓉酱,院子里有烧烤台,大家一起动手,烤点牡蛎、鱿鱼,提前腌好的羊肉串、牛肉串这些。

在非洲工作生活,除了治安,最怕的就是生病了。

      塞内加尔因为气候比较干燥,得疟疾的很少。这六年,我还是很庆幸自己没有生过病,每每打电话到家的时候,爸妈还不太信,觉得我是报喜不报忧。


      但雨季9月份左右,蚊虫会比较多,就需要特别注意了。有一年雨季的时候,我们跑销售的小伙,被当地人邀请回家吃饭,也不知道哪个环节没有防护好,回来就得了疟疾。 


      好在有中国的医疗队在达喀尔,小伙子没遭太多罪,我就做点清淡地等司机接他回来后吃。 

      后来因为疫情,我们有5个同事没能够回家,过年的时候,摘了院子里的韭菜,大家一起包饺子,看着春晚。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点建议给其他想出国工作的人,咱们年轻人,别担心,到塞内加尔的中国人很多,有顾虑很正常,但是总要自己迈过那个坎儿,勇敢一点去面对,然后等你真的有机会的时候,你才能抓住,真正迈出这一步后,你会发现其实也没那么难。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