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出海是商业圈讨论的热点,出海沙特更是焦点,唯一的原因就是沙特的巨大机遇。沙特处在实现2030年愿景的关键时期,宏伟工程(Mega Projects)接连上马,社会转型正在逐步推进,因此我们公司也在沙特驻点开展当地的业务。
刚到沙特的第一个月,我们就去参加了沙特的Big5建材展会。Big 5建材展是中东和非洲比较有名的展会,这次的建材展会云集了土耳其、印度、约旦、德国、英国和中国的生厂商,大家都想从沙特2030年愿景中分一杯羹。
印度的生产快速工业门的企业直接把门安装在了现场,遥控器控制着门的快速提升和下降,红外线装置避免人和物被下降的门板夹伤;德国的软瓷非常柔软美观,但价格也是不菲;生产保温材料的爱尔兰企业引起很多人驻足;希腊的太阳能热水器开始布局——要知道在沙特这个不缺电的国家(据报道,沙特每天消耗90万桶石油用于发电),人们还在用电热水器洗澡,随着国家开发太阳能的步伐加快,太阳能热水器会逐步普及;中国的石子破碎加工线前面人头攒动,石子是最基础的建设材料,建设沙特离不开它;生产塑木地板的中国老板跟我分享了他的参展心得:当一个采购商带着翻译的时候,无论是英语翻译、阿语翻译还是中文翻译,这就需要重点对待了。
接下来想分享一件碰到的“骗局”,我首先声明,大多数的尼日利亚商人是诚实的。故事开始。
因为我同时负责非洲市场,所以国内同事把一个关于尼日利亚的询盘转发给我。大意就是,他叫某某某,是尼日利亚某某企业的CEO。他想在尼日利亚做我们产品的代理,并留下了电话号码。
我用WhatsApp加了他,给他看了询盘截图,他问我们是做什么的,公司名字叫什么?
好家伙!估计是时间一久,或者发的信件多了,他忘记了。我给他介绍了公司的产品和业务。他说知道了,但是现在他很忙,有太多的客人,不忙的时候会联系我。
第二天,他主动联系了我,问我今天好吗?他看了我的产品信息,正是他要找的产品,他在这个行业已经很久,他想去中国参观我们的公司并签购买协议。我回复说,那太好了,欢迎你到中国。
此时,我笃信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客户。作为销售员,还是要问清楚到底他对我们哪一款产品感兴趣。他回复说,他现在太忙了,太多客户来拜访他,让我不忙的时候联系他。
下午时,他给我回复说,现在不忙了,可以聊聊。
我问,以前你们都卖过什么产品?
他说,他以前卖过日本的产品。
我说,中国产品目前在这个行业是首屈一指的。我再次给他讲了我们产品的型号、价格和优势。
他说,中国是厉害的,中国和尼日利亚关系很好,他很喜欢中国产品。
接着,他开始聊非洲尼日利亚的姑娘的魅力和魔鬼身材......(此处省略一万字)。问我有没有去过尼日利亚,一旦我去了尼日利亚,会让我乐不思蜀。
我说我去过加纳、布基纳法索、埃塞、肯尼亚、南非等国家,就是没去尼日利亚。此刻,我还是笃信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客户,所以我就尽量的跟他唠嗑。
半小时后,他开始发给我他的营业执照、他的交税证明和中国驻拉各斯总领馆签字的一个证明文件,并且强调了后者。此时,我还是坚信这个客户的价值。
他说,要去中国,需要拿到签证,拿到签证之前,中国公司要出具邀请函,总之给我讲了一堆签证流程。
我说,邀请函很容易的。你对我们很重要,我们会尽量协助你办理签证的。我又开始跟他谈产品细节。
他说,几个大客户在等他,等不忙的时候再聊。
隔日,他发过来五个人的Excel信息表,包含姓名、出生年月、护照号、国籍、公司岗位等。但我发现,他不在其中。
我问,表里怎么没有你呢?
他说,他是CEO,这次不去中国,去中国的是公司总经理,进出口经理,工程师等。工程师去中国,是希望学会安装,而且去中国的行程就是仅仅去我们公司。他讲的一切很符合逻辑。
他继续问,这些人的资料已经给我了,邀请函什么时候能办好?
我说,大约1周。
他说,越快越好,因为他们的五个人将于3月底来中国,时间紧迫。
出于销售的本能,我还是想和他谈谈产品信息,并问了他一个在行业里,傻子都能回答出来的问题。
他回答错了。接着,他说公司要开会了,下次再聊。
我开始怀疑他的动机,于是上网查关于骗邀请函的事情。
不用说,还真搜到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文章说这些人都有下面几个特征:1 需要为3人以上办理邀请函。2公司名字都是***Investment3简单了解产品情况之后就马上要邀请函。4对中国邀请函办理流程非常熟悉
不出意外,我遇到思维缜密的骗子了,耽误了时间不说,还降低了智商。
隔日,他又催我邀请函如何了?我按照网上的攻略试探了他一下:
我说,我们的邀请函已经递交了申请,需要当地政府来审批,需要大约15天。他说,太慢了,会影响去中国的行程。
我说,为了加快邀请函审批流程,我建议你现在跟我们签个采购协议,支付1000美金定金。如果你们参观厂子后不想再合作的话,我们可以把钱退给你。
他说,定金肯定要付,但是要在参观你们中国工厂的时候支付现金。关于此事,他已经交代了公司财务,兑换一部分现金让那五个人带去中国。
此刻,我意识到我遇到熟悉中国人的老骗子了。此刻,我也不想在这个事情上耽误时间了。
我说,不签采购协议也可以,能否签一个备忘录(MOU),缴纳一些保证金,作为邀请函的办理费用,如果你们准时离境,这笔钱会退还给你们。
他拒绝了,并且留下了一句哲人说的话:车到山前必有路(When we get to the bridge,we shall difinitely cross it).
看来,他去找其他中国企业了。没准,在研究透产品后,他的这一套“术”会更具有迷惑性,然后顺利拿到邀请函和签证,只是不确定这些人何时离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