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有相当一部分程序员,对技术移民存在着好奇和向往。就像是「逃离北上广」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他们在重压之下,不得不认真思索起前往另一个国度的可能性。
我们无意争论「该不该移民」的问题,因为有关生活方式的抉择非常依赖于个人主观价值判断。相比之下,各国的就业行情、移民政策和申请注意事项,才是对程序员而言更实用的信息。
因此,100offer 整理并囤积了各个热门国家的技术移民干货,陆续放送给大家。今天登场的是亚太区国家小分队,有新加坡、新西兰和澳洲。希望本文能在你默默打起移民小算盘的时候,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注:本文的「移民」以拿到某国的永久居住权为准,即人们通常说的「绿卡」或PR。)
01
新加坡互联网就业环境和资源
东南亚岛国新加坡,虽然国土面积仅是北京的 1/23,人口是北京的 1/4,但却是连接了全球一半人口的十字路口,其天然的地理优势使许多国际巨头视其为撬动东南亚市场的支点。
新加坡拥有东南亚最高的移动互联网渗透率,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但至今仍以创业型公司为主,缺少 BAT 量级的综合型大厂。
外来资本和跨国公司的涌入,导致新加坡本地优质人才供给严重不足,需要人才净流入。新加坡互联网的今天,就是中国互联网一度堪称黄金时代的昨天。由于当地互联网还处于高速发展的起步阶段,本地程序员缺乏大流量、高并发场景的历练,中国程序员的薪资和技术实力的性价比优势明显。
这也是为什么,自 100offer 在 2016 年开辟新加坡市场以来,Garena、Grab、ViSenze、Chope、Bitmain 等当地企业和国内互联网出海企业,通过 100offer 招聘技术人才的需求始终很活跃。
虽然近年新加坡移民政策有所收紧,但程序员通过离岸面试、拿到 offer、申请工作签证,最后申请永久居住权的成功概率仍然较高。美中不足的是,中国程序员出海新加坡的薪资吸引力不如北美和大洋洲;税前薪资和国内 BAT 等一线大厂持平,但新加坡税率低,税后薪资略高于国内平均水准。
02
他们为什么想要移民新加坡?
在帮助众多国内程序员跨国寻找新加坡的工作机会后,100offer 也与几位有意移民的候选人聊了聊他们「出征坡国」的前因后果。
工程师 David 认为,新加坡的工作签证门槛低,对于他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出国选择。David 曾梦想到美国仗剑走天涯,却因为 H1B 签证难而放弃了计划。柳暗花明又一村,他通过100offer 拿到了 ViSenze 的 offer,公司负责搞定工作签证。于是在 2017 年,David 夫妻双双赴新加坡工作。
David 提到,由于税率低,加上新加坡房价比上海便宜不少,这次跳槽之后,他的可支配财富大幅增加了。他很自信地表示,「我英语还不错,公司里华人也比较多,融入没什么问题。」
而资深 DBA 李清在 2017 年下半年,通过 100offer 从深圳跳槽到新加坡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时,税前薪资从 23 万涨到了近 40 万人民币。
说起大幅涨薪的原因,李清认为,除了自己此前 6 年的技术积累,也要归功于东南亚市场的市场红利。「新加坡非常缺程序员,像我这样英语不太好的人才能有机会出国,」他坦言道。「我很早就有移民倾向了,但美国和澳洲对英语要求很高。新加坡的第一语言虽然也是英语,但工作场合华人很多,适应起来没什么难度。」
当然,要想在新加坡升职加薪(客观上可提高PR获批的概率),英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否则你始终无法踏出舒适区、在正式场合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建立自己的职场竞争优势。
李清认为,「新加坡没有什么加班文化,环境也很纯粹,政府办事效率高。基本上我办手续,在 2 公里范围内就可以跑完所有流程,配套齐全。所以新加坡很适合我们搞技术的人,让我可以更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
如今,李清已经携妻子和 2 岁多的孩子一起移居新加坡。父母老人住在深圳,两地通勤飞机只需 4 小时,加上国家公休假很多,「实际上我和长辈团聚的日子,反而比我在国内工作时还多。」
李清很适应这种仿佛身在「中国后花园」的生活节奏,他希望未来尽快拿到 PR,不仅能获得购房资格,省下每月 2000 新币(约合人民币 1 万元)的房租;还能让孩子接受当地教育。
从李清和 David 的经验我们不难总结出,新加坡对于国内程序员的吸引力主要在于:
- 有「花园城市」美称的优质自然环境和社会治安;
- 没有时差、往返中国方便、比欧美国家更容易融入的华人社会;
- 仍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市场,技术人才供不应求;
- 如果想去欧美长期发展,新加坡的工作经验也是一个不错的跳板,适合起点不高的程序员「镀金」。
03
新加坡移民政策和难度
常规来说,国内正规院校本科毕业、有两年以上互联网工作经验的人都有机会去新加坡工作,只要你拿到当地公司的 offer 并成功办理好工作签证。
新加坡的工作签证包括 WP(Work Permit Card)、SP(S Pass Card)和EP(Employment Pass)等类型。100offer 以往的候选人一般都能办理 EP 类签证,它针对的是本科及以上、从事中高层技术和管理类职位的群体。
对于与 EP,官方规定的准入条件是:如果是在新加坡毕业的外国留学生,每月固定工资须高于 3600 新币(约 18000 RMB),并持有认可的学位、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证书;对于有工作经验、直接社招去新加坡的外国人,月工资需要更高,具体门槛数字官方未公布,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至少要高于 4500 新币(约 22500 RMB)。
获得工作签证、开始新工作之后,下一步就是申请 PR 了。新加坡永久居民是外国人在新加坡获得的一种身份,不仅可以享受部分公民的待遇,还能自由就业与创业,是离成为新加坡公民最近的一步。
100offer 新加坡人才顾问 Ivy 向我们介绍,IT 技术人才的新加坡 PR 申请相对容易被批准。根据以往经验来看,候选人跳槽到新加坡工作满 6 个月即可申请 PR,建议工作 1 年之后再申请,通过率更高。互联网技术人才一般在 3 到 4 年左右拿到 PR,快的话一两年内也有可能。
不过,新加坡近年移民政策有所收紧,而且审核标准一直是一个黑盒。DBA 候选人李清一语道破了天机:「新加坡和澳新加美不大一样,后者的移民政策有一条明确的分数线,只要过了基本就可以移民。但新加坡的审批不透明,你准备好材料交上去,心里也没底到底能不能拿到PR。政府拒绝你的申请也不解释原因。只能自己努力争取。」
总体上,申请移民新加坡的加分项有:年纪轻、学历高、身处 IT 互联网等朝阳行业,满足在新加坡当地生活的年限(EP 最好等 3 年,SP 最好等 4 年),有长住新加坡的直系亲属,义工和捐献经历,以及大佬的推荐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