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 关于新加坡工作签证的规定,可参考新加坡人力部(MOM)的官网。
- 如果想了解申请新加坡PR的具体条件和所需流程,可访问新加坡政府官网;
- 对于想拿到新加坡工作 offer,奠定移民第一步的程序员,可登录外聘网;
01
新西兰为何吸引程序员移民前往?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在李清钟情于新加坡的新生活的同时,另一位候选人郑丛却不以为然。
「新加坡移民门槛高,收入要求应该只有高管才能达到,况且政治环境和国内也没什么差异。」在郑丛看来,移民新西兰的执行难度更低,环境和气候宜人,不像加拿大那样天寒地冻,对于他而言是一个更靠谱的选择。
郑丛是一位拥有 10 年 Java 开发经验的架构师。2 年前,步入而立之年的他有了孩子,逐渐萌生了出国的念头。今年上半年,他从一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裸辞,并在 5 月份通过 100offer 跳槽到了一家总部在新加坡的跨国互联网 B 轮企业。
提起加入新东家的契机,他毫不避讳地表示是为了移民新西兰做准备。「这次跳槽我不打算去华人的公司,因为新西兰不承认中国劳动市场地位,在申请的就业证明和 HR 面试的环节,都会卡你国内的工作经历。」虽然目前还未踏出国门,但在他的未来十年规划中,已有放弃中国国籍的选项。
然而,像郑丛这样下得了决心的人毕竟是少数。新西兰之所以能在众多移民国家中脱颖而出,吸引程序员前往,就在于其友好的移民政策,「进可攻退可守」。它是唯一拥有「永久回头签」(IRRV)制度的国家。永久回头签的好处是,你无需放弃中国国籍,就可永久、自由进出中国和新西兰两国国境,并且享受和新西兰护照持有人基本同等的权利。
因此,也有不少移民新西兰的程序员在拿到了永久回头签之后,又安心回到中国境内继续工作、照顾家人了。从兼顾国内外生活的层面上看,选择移民新西兰,的确是居家旅行、行走江湖之必备良药。
不过,新西兰互联网 IT 业资源相对落后于新加坡和北美,企业较少,以不超过 30 人的中小型企业为主,不愿承担过高的培训成本。因此,资深程序员人才更受欢迎,而资质一般的当地留学生,即便专业对口,应届的就业形势也并不理想。如果你想移民新西兰,还得先掂量一下自己的技术水平。
02
新西兰移民途径和 PR 申请条件
新西兰的「移民监」只有 2 年,算是很良心的了:获得新西兰 PR(居留权签证)满 2 年,并且每年都在新西兰境内居住满 184 天之后,就可以申请 IRRV;PR 满 5 年即可申请入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对新西兰的「永久回头签」有所心动并付诸实践之前,你需要先拿到 PR。适合程序员的新西兰技术移民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 从中国国内直接离岸申请技术移民(skilled migrants visas);
- 工作签证,你可以在获得新西兰公司的工作 offer 之后申请工作签证,或者,抱紧你在当地工作/求学的另一半的大腿(能吃软饭也很开心啊);
- 银蕨签证(SFV)。每年全球只发放 300 个名额,每人一生只能拿到一次。适合那些尚未拿到新西兰当地工作 offer 的求职者。签证持有人可以先进入新西兰求职,在有效期内找到可移民的技术类工作,符合技术移民的各项要求,即可立刻提交技术移民申请。
- WHV,打工度假签证,适合 31 岁以下且技术过硬的码农。它允许你在新西兰先待一年,每份工作不能干超过 3 个月。程序员可在进入新西兰找到工作后,请公司担保转工作签证。但是 WHV 每年名额也很有限,且不少公司会出于时间短、担保手续复杂等原因,在招聘中对持有 WHV 的候选人态度慎之又慎,除非公司急缺牛人。
无论采取哪一种途径,获得工作签证后的最终目的都是申请技术移民。
新西兰的技术移民实行打分制,需要你提交一份 EOI 表示你有移民意愿,系统会根据你的年龄、学历、工作等项目综合打分,分数达到 100 以上 EOI 才会被受理。所有申请会被放入一个池中,定期按照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抽取一次,被抽到的申请就进入处理环节。
下面 100offer 就分享一下从新西兰技术移民的最新门槛和评分标准。
1)程序员新西兰技术移民的硬性要求:
- 55 周岁以下;
- 雅思总分不低于 6.5 分(A 类或 G 类均可,两年内可获得);
- 对口 IT 职业的学历文凭(比如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等),部分学历需经 NZQA 学历认证
2)技术移民打分机制:
目前 160 分及以上会被直接选中,最多 2 周就会得到处理;100 - 155 分的则按照分数高低,耐心等待被「翻牌子」的那天。
一般而言,凡是获得 IT 硕士学位的申请人,39 岁以下有 100 分,40 - 44 岁有 90 分;在新西兰有工作或 job offer 的可直接怒加 50 分;程序员职业目前仍属于新西兰的「长期短缺技术名单」(long term skills shortage list),可额外加 10 分。因此,在有当地工作机会的情况下,达到 160 分的硬性门槛并不难。最繁琐的其实是各种资质证明和材料文书的准备。
然而,如果你还没有工作 offer,则需要其他分数项曲线救国、获得加分,但条件很严苛,大部分人撑死也就只能达到 130 分左右。
附录
更多肉身翻墙新西兰的具体规则和方法,请移步新西兰移民局官网。
01
澳洲整体互联网环境和资源
和新西兰隔海遥望的澳大利亚,也是一个以户外运动和自然环境著称的悠闲国度。澳洲信息通信技术发达,是IBM、谷歌和华为等众多跨国大牌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测试基地。
根据澳洲移民就业官网发布的 2017 年就业报告,预计未来 5 年拥有 IT 专业背景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仍有强劲需求。从 Hudson 公司发布的 2016 年澳洲薪资指导数据(可视为平均薪资水平)来看,以悉尼为例,网络设计师(Network Designer)平均年薪为 85000 澳币(约 41.5 万 RMB),程序测试分析师(Test Analyst)为 65000 澳币(约 31.7 万 RMB);而IT管理型职位(IT Manager)可达 15 万澳币(约 73 万 RMB 人民币)。
对于中国的互联网 IT 技术人才来说,澳洲需求量较大的岗位是软件工程师、网络安全、移动、数据库、数据工程师和技术支持等,底层的单片机、芯片等工作机会较少。
知名的 IT 互联网雇主集中在大城市,比如 Google、Atlassian、Oracle、华为、IBM 和 Cisco 等公司的澳洲研发团队在悉尼。墨尔本以 Seek.com.au,MYOB 和咨询公司为主,Amazon AWS 在悉尼和布里斯班都有研发岗位。在阿德莱德等城市,有各类银行、保险、零售公司、政府部门甚至学校,都需要有 IT 技能的开发者和数据工程师。
但大城市的职位竞争激烈程度和移民审核难度都明显高于偏远地区。因此,对于以移民为目标的跨国求职者,可以先就业再择业,有了第一份海外工作经历后,再逐步跳槽到更知名的企业。
02
移民政策、途径和难度
外聘网 微信公众号的读者 Katrine,今年即将从澳洲某理工大学的 IT 专业硕士(大数据方向)毕业。她曾在国内市场研究行业工作 1 年,此后抱着转型数据工程师的目标和移民的打算,辞职赴澳留学。一边要适应文科背景转编程的高强度训练,一边要想办法在毕业后留下来,压力可想而知。「移民政策我都会关注的,现在移民难度大了很多,从读书、工作到申请,前后差不多要花4年时间。」
2018 年澳洲移民政策收紧,各种论坛和移民中介哀鸿遍野。一些像 Katrine 一样曾抱着移民心愿赴澳的技术人才,因为英语、雇主条件甚至是年龄的限制,面对新规,无奈之下只能回国。
虽然相比起那个曾经的「移民天堂」,今天的澳洲已经有些变化,但移民澳洲对于资深技术人才仍然具有可操作性。
澳洲与新西兰类似,都是「积分落户」,提交 EOI 并打分,按照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打分表包括:年龄、英语能力、澳洲境外和澳洲当地工作经历、学历、澳洲学习经历等 7 大部分。
国内程序员移民澳洲拿 PR,主要分为技术移民和雇主担保两种方法。前者虽然难度较高,但自主权更强,周期短、开销小,也是大多数人选择走的路。
技术移民路线中,189 类独立技术移民签证是最主流的,它的基本要求有:
- 职业在职业清单上,并通过职业评估(各类工程师和 IT 工作人员是符合职业清单要求的,最对口的职位是 Analyst Programmer, Developer Programmer 和 Software Engineer);
- 雅思每门 6 分;
- 年龄在 45 岁以下;
- 中专/职高以上学历;
- 评分至少 60 分以上。虽然 60 分是移民局的官方口径,但从实际经验来看,目前技术移民 EOI 分数高得吓人,工程专业至少 70 分,通信或者软工专业背景的人才甚至需要 75 分以上,基本是得把配偶职业和工作经验的分数都算在内,才能达到的水准。
城市套路深,不妨试试农村。技术移民还有 190 州担保类签证,指申请人在技能基础上,还获得了州政府提名或亲属担保,适用于堪培拉、塔斯马尼亚等地。有些州对技术人才的政策相当优惠,趁 190 签证的门槛尚处于红利期,如果你移居澳洲的决心够大,值得一试。这和国内河北省、西安市等非一线城市地区吸引人才落户,其实是一个道理。
附录
万一身为程序员的你过不了 60 分,技术移民就基本没戏了;但还可以考虑一下雇主担保移民和 working holiday visa。具体政策要求,请点传送门至澳洲移民官网一探究竟。
相信现在,你已经对这 3 个国家的技术移民现状有了最基本的理解。它们各有各的优劣势:
新加坡对英语劣势的程序员最友好,对中国程序员人才需求大,离祖国最近,生活成本也相对最低;但 PR 审核规则较模糊,工资水平涨幅有限。
新西兰移民政策相对最透明且可操作性强,环境宜居;但技术岗位就业机会密度较低,需要多投简历不断尝试。
澳大利亚的 IT 大厂比新加坡和新西兰多,工资水平较高;但移民政策收紧明显,变动狠,对在分数线附近徘徊的申请人风险较大。
最后,墙内墙外的生活本无优劣高低之分,只不过是生活的 AB 两面而已。翻墙有风险,望你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深思熟虑。这终究是一条少数人走的路,牺牲种种国内家庭生活和工作机会,苦练英语、跨洋面试,才可能换来一个「好山好水好无聊」的新生活。